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73.除了其它事外,这个星球的灵人还提到,他们的来访者,就是前面所说的修道士,还竭力劝服他们住在一个社群里,而不是分开单独居住。因为灵人和天使如在世时那样居住并形成社群。在来世,那些在世时住在社群里的人仍住在社群里;而那些分成家庭和家族的人则仍分开居住。这些灵人在自己的星球作为世人生活时,就分成家庭与家庭、家族与家族,因而分成民族与民族单独居住。所以,他们不知道什么叫住在一个社群里。当他们被告知,这些来访者企图劝他们住在社群里,是为了统治并控制他们,因为这是来访者能使他们臣服并将其沦为奴隶的唯一方式时,他们回答说,他们完全不知道统治和控制是什么意思。他们一想到统治和控制,就会逃跑,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向我显明:他们当中的一个在陪我们返回时,我向他展示我所居住的城市,谁知他一看见就逃跑了,再也没有出现过。
9186.“他就要按处女的聘礼,交出聘银来”表取而代之的另一个同意的真理。这从“银”、“交出”和“处女的聘礼”的含义清楚可知:“银”是指真理(参看1551, 2954, 5658, 6112, 6914, 6917节);“交出”是指取代前者的替代者,因为交出聘礼,不娶处女的人为她给出其它某种东西;“处女的聘礼”是指同意结合的一种象征,如刚才所述(9184节)。这象征就是同意内层良善,与其相一致的真理;因为聘礼是五十锭银子,给那少女的父亲(申命记22:29),因而是指引入一种完全结合的真理。因为“银”表示真理,如刚才所示;“五十”表示完全(2252节),在此是指代替前者的其它真理,这些真理同意良善,并与它一致。前面已经说明这些真理是什么情况;不过,要补充以下内容,即:为叫一种非法结合变成一种合法结合,从主经由内在人流入的良善必须与通过外在人,也就是通过外在人的听觉进入的真理结合。如果这种真理与良善不一致,那么就必须有另一种相一致或同意结合的真理来取代它。
可以举例说明这个主题;但由于关于良善与真理结合的概念被笼罩在黑暗中,因为人们已经将爱之良善与信之真理分离,并将这良善抛在真理后面,几乎背弃它,所以任何例子都不会使这个主题变得更清晰。一般来说,没有人能理解圣言的内义,因而理解天使智慧的事物,除非他知道并明白,在天堂,每一个事物都与良善和真理有关,若没有彼此的联结,任何事物都不存在或产生。正因如此,那些将这一个与那一个分离,也就是信之真理与仁之良善分离的人,就陷入了黑暗,如那些声称一个人唯信得救,或单凭伴随信仰的信心得救之人。这些人把一切都归因于信,丝毫不归因于仁,所以根本不可能理解包含在圣言内义中的天上事物。事实上,他们在良善上陷入黑暗,由此在良善与真理的结合上,进而在真理本身上也陷入黑暗,因为这真理被笼罩在同样的黑暗中。如此多、如此大的错谬和异端邪说便由此产生。那些在真理被光照的人是少数被教导真理,并活出真理的人。
要叫那些赞成唯信的人知道,在第二层天堂,被称为属灵的天使,其一切思维观念皆源于通过这些天使所过的生活已经变成良善的真理。还要叫他们知道,在第三层天堂,被称为属天的天使,其一切思维观念皆源于良善;因此,属天天使拥有智慧本身;蒙主的神性怜悯,我将在别处描述这种智慧的奇迹。
8318.“惊骇恐惧临到他们”表他们毫无统治的任何希望。这从“惊骇恐惧”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论及那些陷入自我之爱,并因此陷入虚假和邪恶的人,也就是“以东的族长”和“摩押的强者”所表示的那些人时,“惊骇恐惧”是指他们毫无统治的希望。因为那些陷入自我之爱的邪恶之人不断渴望统治,但当由获胜的敌人所造成的恐惧临到他们身上时,他们统治的希望就破灭了。
要知道,邪恶是由双重源头产生的,即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或爱自己和爱世界。陷入起因于自我之爱的邪恶之人只爱自己,蔑视其他所有人,除了那些与他们自己合而为一的人之外。他们若爱这些人,也并非真的爱他们,而是爱自己,因为他们在这些人里面看见自己。由这个源头所产生的邪恶是最坏的;因为陷入这种邪恶的人与自己相比,不仅蔑视其他所有人,还辱骂他们,因为一点点原因就憎恨他们,渴望他们毁灭。报复和残忍以这种方式成为他们生活的乐趣。那些陷入自我之爱的邪恶之人照这爱的质和量而在地狱的深处。
至于那些陷入由尘世之爱所产生的邪恶之人,他们也将邻舍看得一文不值,看重他只是因为他的财富,因而看重的是他的财富,而不是这个人自己。这些人渴望占有属于其邻舍的一切,当这种渴望主宰他们时,他们就缺乏一切仁爱和怜悯。抢夺邻舍的财物是他们生活的乐趣,尤其是那些贪得无厌的人,也就是那些为了金银而非来自金银的任何功用而爱金银之人的乐趣。那些被这爱的邪恶统治的人也在地狱,不过他们所在的地狱不如那些陷入自我之爱的邪恶之人的地狱那么深。除这两种邪恶的源头外,还有第三种源头,该源头就是出于虚假的宗教信仰而行恶。不过,当这种邪恶存在于那些陷入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的人身上时,它就算为邪恶;但当它存在于那些处于对邻之爱和对他们的神之爱的人身上时,不算为邪恶,因为他们所关注的目的是良善,目的决定了其它一切的性质(参看8311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